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8273948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文旅动态 >

文化和旅游部部署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

日期:2019-04-17  点击:
导读: 4月2日至3日,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2019年产业重点工作,将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比2018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关于产业发展方面的要求,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月2日至3日,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2019年产业重点工作,将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比2018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关于产业发展方面的要求,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要求,研究部署2019年产业重点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文化和旅游系统产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机构改革这一关键,紧紧围绕“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一中心环节,站在思想认识的新起点和发展实践的新台阶上,要强化产业思维,把握产业趋势,遵循市场规律,坚持融合发展,守好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要从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统筹机制、推动园区升级、健全投融资体系、培育消费市场、鼓励产品业态创新、壮大市场主体、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务实举措,加快健全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策部署,统筹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等进行了交流发言和专题研讨。
  数字化传承“非遗+旅游”发展文创产业
  让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烁古耀今
  4月6日至1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四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湘、桂、粤、黔民族地区2019“三月三”节庆民间歌谣考察调研活动。
  千古之谜江永女书、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被合称为湖南江永“三千文化”。4月7日,考察团来到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参观了千家峒、女书园,调研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女书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情况。考察团一致认为,利用数字化方式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口述史等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瑶族服装、头饰的款式多达百余种,2014年,“瑶族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西贺州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校长、瑶族研究专家刘小春表示,近年来,当地瑶族服饰技艺传承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开发服饰产品,开拓新市场。目前,贺州市瑶族服饰开发的创新产品超过100种,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并带动了当地妇女就业。贺州市整合瑶族文化资源、推广瑶族非遗,把瑶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特色经济元素,走出了一条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相容相生的文化扶贫之路。
  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王锦强表示,“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由中国民协策划实施的、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涉及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自2016年初实施以来,已先后走进多地开展田野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王锦强说:“通过探源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
  4月12日上午,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昆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世瑜、新昌调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华琴、姚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传统戏剧专家徐宏图等非遗专家、丛书作者,各设区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主持。
  该丛书是一部完整详实的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针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涉及十大门类,本套丛书是我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成果转化 ,以记录工作的访谈内容为基础,重点定位传承人的生平事迹、学艺师承和授徒传承等内容,全面呈现传承人丰富精彩的人生传奇;该丛书是一部动静结合可看可听的普及读本,丛书依托抢救性记录工作的视频成果,在书中设置访谈内容相关的二维码,以纪实影像与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文字与视频共享的现代阅读需求;该丛书是一部具有专业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丛书是研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非遗项目面貌的宝贵资料,传承人独特的人生感悟与传承实践对于研究非遗多元化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布会上,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先生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发表感言,汪先生的弟子"奥运小生"曾杰、毛文霞等献上昆曲经典剧目《拾画叫画》《懒画眉》《风入松》的精彩表演。
  本套丛书是"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的首批阶段性成果,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和各地非遗保护中心今后将继续关注我省非遗传承人的实践与传承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推进非遗保护成果与社会共享。
  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
  洛阳牡丹花会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遗宣传推广,4月9日,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洛阳周王城广场举办“国色天香·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非遗专场活动。
  本次活动同时还邀请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内蒙古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包括,广东的龙舞和遂宁的狮舞、浙江的淳安竹马和淳安三角戏、贵州的反排木鼓舞和侗族琵琶歌以及山西的绛州鼓乐和登封的少林功夫。来自不同地方的非遗项目同场竞技,一方面给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用立体的方式有声有色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有助于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唤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形成保护精神家园的共识。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
  纪录片《传承》第三季聚焦年轻“非遗”传承人
  4月6日,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放。本季将视角更多聚焦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年轻人,通过讲述民间文化的青年故事,去“寻找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2016年和2018年,纪录片《传承》前两季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与情感的描摹,展现中华文化传承的厚重,也唤起了更多人体验、观看和探究“非遗”的兴趣。
  制片人贺亚莉介绍,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分为10集,通过17个传承人的故事,探寻华夏大地上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70%的传承者是年轻人。
  “故事中的年轻传承人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强烈冲撞所带来的困惑,但他们也在传承与创新的同时,怀揣着对技艺的敬畏和一丝不苟的用心,勇往直前。”贺亚莉说,“从父辈那渴望技艺传承的苦心,到青年传承人主动追寻与无悔的‘承心’,传承的更迭如同一把把薪火,在坚守与创新中不断发光,让一项项技艺都显得弥足珍贵。”
  本文转载自非遗与文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研究力量
研究成果
课题项目
论坛
研究院动态
教育培训
文旅休闲专题
硕博招生
学术研究
师生文章
联系我们
0571-88273948
邮箱:1054824651@qq.com
地址: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7-365室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