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8273948

About after sales

维尔茨堡——风景如画的主教城市(德国印象之七)

作者:庞学铨  日期:2008-07-26  点击:
导读: 从法兰克福沿高速公路往南约二小时,便进入一个坐落在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谷盆地。车子刚开上盆地入口处的公路,眼前豁然一亮,一座精致美丽的小城,透过低矮的山坡和婆娑的绿树,在面前缓缓展现,这就是德国南部著名的巴洛克式城市维尔茨堡。
  从法兰克福沿高速公路往南约二小时,便进入一个坐落在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谷盆地。车子刚开上盆地入口处的公路,眼前豁然一亮,一座精致美丽的小城,透过低矮的山坡和婆娑的绿树,在面前缓缓展现,这就是德国南部著名的巴洛克式城市维尔茨堡。踏进这座濒临美茵河、人口约15万的小城,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她的古老建筑和遍布全城的教堂。
  我曾四次来到这里。不仅因为她是德国南部融田园乡村、自然风光、精致小城和文化传统于一体的浪漫之路的起点,也不仅因为我和这里的大学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关系,更因为这个千年的主教城市所开显着的一种特殊文化和氛围:教会与世俗的融洽相处,教义与科学的彼此宽容。
  站在与城区相依的美茵河边眺望西岸的玛利亚山,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那座被圈在中世纪城墙之中的高耸的城堡。这座名叫玛利亚的城堡是该城大主教于1253年至1720年期间的居住地,城堡东面的陡坡上那大片葱绿的葡萄园将它衬托得仿佛真的处于幽静的天堂之中,雄伟壮观、高高在上,傲然俯瞰着躺在它脚下的美茵河及其右畔的维尔茨堡城区。城堡最深处的圆顶建筑则是圣母玛利亚教堂,教堂由当初的城堡庄园领主于706年建成,教堂的外壁异常坚固,最厚处有3.5米,内部是巴洛克风格的祭坛,地面下埋葬着该城历代的大主教。进入坚固却有些阴冷的教堂,仿佛能听到地下那些主教们在自豪地诉说着这座城堡和它所俯视着的维尔茨堡,是怎样伴随着教会的壮大而发展的历史。
  玛利亚山是维尔茨堡最早有人烟的所在。公元前1000年,美茵河还没有现在这样宽阔、流经此处的河床中还堆有许多沙丘、人们还可涉水而过的时候,凯尔特人来到这座小山上筑造了避难所。维尔茨堡的最早历史记载便是公元706年落成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教堂所在的小山也由此而得名。
  维尔茨堡从742年开始被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为主教管区。从8世纪初开始,这里便大量修建教堂,从而成了莱茵河右岸地区、德国南部的宗教中心,直到今天,这个小城还拥有八座精美华丽的教堂。11世纪初,国王康拉德二世宣布成为该城主教,并获得税收、制币和司法的自主权,由此带来了维尔茨堡的首度繁荣,也带来了教会与中产阶级和农民不停歇的冲突与战争,可最终都以教会获胜而告终。教会势力及其城堡就在这样的冲突和战争不断加固扩大,也因为这个缘故,维尔茨堡作为大主教的主要领地迅速发展起来,到中世纪德国的辉煌盛世施陶芬时期,维尔茨堡再次繁荣。从14到16世纪,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城门、连接城堡和城区的老美茵桥、尤利斯医院,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洛可可式建筑法尔肯屋——猎鹰之家,维尔茨堡大学等大批建筑和机构。1802年,巴伐利亚人入主该城,主教统治结束。但仅过了两年,拿破仑军队又征服了这里,并将它划归哈布斯堡大公管辖。1814年,巴伐利亚人卷土重来,收复失地,自此便一直真正成为维尔茨堡的主人。第二次大战期间,城市遭到数次轰炸,特别是1945年3月16日,英军在这个小城投下了900多吨炸药,几天后当美国士兵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几乎都是碎石、瓦砾和灰烬了。战后,曾有当政者考虑易地重建,可是维尔茨堡市民凭着对故土的热爱和顽强意志,就在这片废墟上,几乎按原样重建了该城,让人再一次惊叹德国人的执着、严谨与力量。
  自公元706年建成圣母玛利亚教堂以来的1300多年,维尔茨堡就是一个主教之城:
  始建于公元1377年,历时100年才建成的玛利亚朝觐教堂,当地人又称为小教堂,坐落在美茵河左岸的尼古劳斯山上,与玛利亚教堂坐拥南北两山、咫尺相望。教堂尖顶上的圣母镀金像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中世纪著名雕刻家蒂尔曼•日曼施耐德的著名雕塑“亚当与夏娃”,高挂于教堂的拱形大门上。完成了维尔茨堡大主教宫建筑的著名建筑师約翰•巴塔萨•紐曼死后被埋葬在这里,小教堂也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这里是他的最好归宿。
  耸立在维尔茨堡中心大教堂街上的大教堂,始建于788年,建成后遭雷电击中而烧毁。833年开始重建,不断扩大,历经近300年,完工于1188年,成为德国第四大罗马式教堂。1945年,教堂同样被炸毁,战后重建,完成于1967年,并保留了早期的原貌。重建后的教堂以爱尔兰早期来德传教士克利安的名字命名为圣克利安大教堂。
  当然,不能忘记还有同样著名的新教堂,这座11世纪建成的罗马式教堂,13世纪又加建了高塔,到17世纪再建了穹顶与巴洛克式的正面建筑,成了一座十分吸引游人的特别的教堂。这里也是传教士圣克利安和德国中世纪诗人瓦尔特.冯.方各维德的长眠之地。
  在众多古建筑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维尔茨堡大主教官邸了,由当时的候爵大主教约翰•菲力普•弗兰茨委托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专家、宫廷建筑师巴尔塔萨•伊曼设计建造,历经25年完成。这是德国巴洛克式建筑后期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欧洲教权与王权合一的典型象征。1744年官邸落成后,大主教就从玛利亚城堡迁到此处居住。
  宫殿以凡尔赛宫为蓝本,建筑主体和两翼围成一个院子,面对一个开阔的由许多巴洛克式建筑围成的正方形宫殿广场,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造石路面,是德国少数几个保存完好的宫廷广场之一。后面则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喷泉、瀑布、台阶、花卉、植物、林荫小道和各种雕塑组成的景观点缀,错落有致,和谐协调,漫步其中,真可谓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德国著名雕刻家蒂尔曼•日曼施耐德在这里度过了他艺术上最辉煌的年代,他在宫殿内各厅中留下的雕塑装饰,既栩栩如生,又极尽奢华,他的墓碑就珍藏在本市的大教堂中。18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提埃波罗在通往二楼的无柱楼道大厅的穹顶上,绘制的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湿壁画,虽以宗教为题材,却用寓意的手法描绘了世界各大洲及其民族的生活和服饰的多样性,充满想象,被喻为十八世纪欧洲人文主义理想的象征,令人叹为观止。
  拿破仑当年曾嘲笑这座宫殿是“欧洲最漂亮的牧师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则聪明地把她和她的花园连同那幅600平方米的巨大湿壁画一起,宣布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每年六月,维尔茨堡莫扎特艺术节在这座当年的大主教宫殿举行,世界一流的演奏家和指挥家在豪华的皇帝厅和白厅的枝形吊灯下演奏的音乐会,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留下对音乐、对维尔茨堡难忘的印象。
  在维尔茨堡,宗教的力量和影响不仅渗透在城市的建筑和装饰中,同样深刻地体现在教育和文化中,既冲突对立又宽容相处,推动和延续着这座美丽小城的发展与繁荣。
  建立于1402年的维尔茨堡大学,是欧洲迄今已超过600年的六所古老大学之一。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1895年在此发现X射线而荣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已有六名曾在这里就读或研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久前,德国研究协会(DFG)和科学委员会在波恩公布德国大学精英排行榜,维尔茨堡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图宾根大学等一起进入排行榜的前十名。今天的维尔茨堡大学,有教授近400名,学生2万余名,其中外国留学生近2000名。与其它古老的大学一样,维尔茨堡大学的文科和医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该校的语言教育依然享有盛名。同时,现代尖端科学在这里得到了特别重视和快速发展,在这里可以看到适应尖端科技需要的生物研究中心,以了解人脑功能与机制为目标的脑科学研究中心,还有高度现代化的微型结构实验室、化学研究中心和纳米技术实验室。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样一所现代化的高水平大学,教会的影响却仍然十分深刻强烈。2002年,我曾有机会参加这所大学的600周校庆,来自欧洲各国著名大学的校长或代表,该大学在亚太国家友好合作学校的校长或代表,以及德国政界教育界要员名流云集于此,在大学教堂中召开极其隆重而简朴的庆典。在时任总统作了简短的祝贺致辞后,发表主旨演讲的竟然是当地的大主教,真是出乎意料。这位矮胖的主教,儒雅干练,风度翩翩,从这所大学建立之初的宗旨,说到大学在当代对人类应承担的责任,从欧洲大学的古老传统,说到现代大学在喧嚣的环境中应持守的大学精神。演讲虽也使用了许多宗教用语,却充分表现了对大学使命的深刻了解,充满了对社会的崇高责任和对人类的人文关怀。演讲结束后,我已彻底忘记了他的主教身份,心中溢满了将演讲稿译成中文发表的冲动,回国后也终于将这种冲动变成了行动。
  欧洲中世纪以来,教权与王权的争斗腥风血雨,在维尔茨堡这座主教统治的小城,更是教权一直占着统治地位。19世纪初后,德国的王权和世俗力量战胜了教会的统治,但二者间的争斗依然从未停止。到科学高度发达的21世纪初,教会和政治,天国和世俗终于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人类自身的命运和责任了。在这样的时代,政治在变化,教会也在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请主教来作大学600周年庆典的主旨演讲,已顺理成章,无需诧异了。

上一篇:屯溪的万粹楼

下一篇:婺源的油菜花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研究力量
研究成果
课题项目
论坛
研究院动态
教育培训
文旅休闲专题
硕博招生
学术研究
师生文章
联系我们
0571-88273948
邮箱:1054824651@qq.com
地址: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7-365室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