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8273948

About after sales

休闲学科建设十年:回顾与展望(三)

日期:2018-10-23  点击:
导读: 自主设置本学科点以来,我们除了继续做好理论研究、国内外合作、社会服务等基本工作外,主要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工作。
  三、现状、问题与思考
  自主设置本学科点以来,我们除了继续做好理论研究、国内外合作、社会服务等基本工作外,主要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工作。
  1、考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至目前为止,学科点主要承担招生工作的是潘立勇教授和本人2位实职教授和1位非本校在职的兼职博导、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知名城市学研究专家王国平,原则上每人每年招收硕、博研究生各1名(不计少数民族计划和留学生的招生),另一位一直参加休闲学研究生教学的来自本校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兼职教授刘慧梅,因为招生名额的限制,直到2018年才招收1名博士生。随着学科点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报考的生源十分踊跃,来自985、211学校的考生逐年增多,至今年,博士生报考与录取名额的比例达到了10:1,其中近半数考生有985高校和国外著名大学的硕士学历;外籍学生报考硕士、博士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心自2011年底与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密切合作。2012年下半年,经学校批准,在杭州城市学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建立博士后研究基地,开展企业博士后的招收与培养工作;继续举办同等学历(休闲学+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同时面向有关高校,接收访问学者。由此,休闲学学科点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硕士、博士到(学科和企业)博士后,以及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教育和访问学者。
  3、加强哲学理论学习和哲学思维训练。由于休闲学的交叉性,国内高校系科体系中没有相应的前置学科设置,即没有休闲学毕业的本科生报考硕士生和硕士生报考博士生;迄今招收的研究生中有哲学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也只有3人。绝大多数考生的学历背景不同。这当然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好事,不同学科出身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活跃思想。实际上,现在的学科分得太细了。例如,文史哲本是一家,不可截然分割,现在是各守一家、互不相通;即使如哲学,也分成了8个二级学科,彼此隔离、互不了解;甚至同一个二级学科的教师,也存在研究领域彼此无多少关涉的情况。这样的状况,显然与当今学科的交叉与汇聚趋势背道而驰的。当然,来自不同学科的休闲学研究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便是缺乏系统的哲学训练,这对于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研究生,无疑是一种“先天不足”。因此,入学后,我们强调并要求研究生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弥补这种不足。毕业时,我们高兴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逻辑思维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与方法。一是积极探索和建立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这不仅体现在建立广泛国际学术联系与合作上,也体现在学习、吸取国外学者的研究与教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二是坚持每个学期开学时,举行师生见面会,每个研究生报告上一学期学习研究的情况和新一学期的学习研究计划;教师也针对不同情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要求,师生面对面共同交流讨论。这是一种加强自我督促和相互帮助的有效形式。二是以学生为主,坚持举办读书讨论会。这对于促进相互交流、活跃思想、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参加老师承担的社会合作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出国参加学术活动,以提高他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
  5、已招收研究生。2008年秋季至2018年秋季,本学科点已经招收硕士生27名,毕业24名,在读3名;博士生24名,毕业11名,在读13名;博士后20名(含学科和企业博士后)出站14名,在站6名;还有一批同等学历硕士生。其中1名外籍博士后,4名外籍硕士生。除了2名硕士毕业生自己创业外,主要就业方向为高校,其次是政府有关机构。可以说,经过十年的实践,本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走上了良好发展的道路,在如何建设新兴交叉性学科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休闲学是一门交叉性的新学科。它的交叉性表明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活生产的广泛领域,由此推动了休闲学的形成与发展。也正因为这种广泛的交叉性,使得休闲学的对象可以方便地为许多学科所研究,而休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内容和学科归属等基本理论问题则一直处于模糊和争论的状态。作为新学科,休闲学尚未形成系统的范畴、成熟的理论,尚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这正是休闲学自身所包含的悖论和挑战。也因此,我们在休闲学科点的建设过程中,发现和遇到几个值得重视和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和课程建设问题。所谓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是指休闲学作为一种学说、理论,它应该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有一套独特的范畴和由这些范畴所构成的逻辑系统,而不仅仅满足于从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对某些休闲问题和休闲范畴的讨论,或满足于推进休闲活动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尽管这些都很重要。从我最近编写《西方休闲研究精要》一书时所接触的西方休闲学者的资料看,尚未发现我所理解的那种休闲学,一种系统的休闲学说、理论。国内有规模地开展休闲研究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出版了一些休闲学著作,但恐怕也很难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休闲学说、理论。因此,休闲学作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其不同于别的学科而又能与之对话的范畴系统和理论体系。这需要花大力气,需要有创新的思维,需要有知识和理论的积淀,需要能从哲学视角原初性地观察和描述人的休闲生活。这尽管是一个很高的期待,可的确是休闲学学科建设应该牢牢把握的方向和有责任承担的任务。与此相应,对目前所开设的学位必修课程,要继续调整补充,丰富内容,争取形成规范的硕、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二是学科评价问题。从近年高校确定科研方向与布局学科建设情形看,许多高校都重视、支持新型交叉研究方向和项目及学科的创立和建设,浙大也十分同重视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从机制和政策上更有效地支持交叉学科发展的问题,值得继续深入思考与探讨。由于传统学科分类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观念与运作模式根深蒂固,往往不自觉地无形地给交叉学科的发展带来困难与障碍。这种情形在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外审中表现明显:目前,休闲学博士生论文外审的教授主要是哲学、旅游、美学三个学科的专家,而论文的选题往往不完全属于这三个学科或偏向于某个学科,这便很有可能影响评审专家对论文的恰当评价,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此类问题。在对教师学术成果的评价上,也会遇到类似问题。这类问题是交叉学科普遍遇到的,而且难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解决,但需要认真探讨和逐步解决。
  三是对休闲学为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认识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学校学位委员会讨论自主设置休闲学学科点的申请时,兼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的杨卫校长在讨论时就提问过:这个学科点为何不设在旅游管理学下而要设在哲学下?这一问触到了关健问题,因为涉及如何看待休闲学,怎样建设休闲学的问题。以我个人的感觉,尽管意识到休闲学需要理论的滋养与培育,应该注重理论的研究,而不能停留在具体的实证的层面,但为何可以并且应该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来建设,申请时的确还没有深入思考过,也谈不上想得很明白了。当时将它放在哲学学科下的直接原因,是预设的二个研究方向的主要教师来自哲学系。2012年9月,浙江大学组织相关专家举行了“浙江大学自主设置休闲学二级学科专家通讯评议会”,通过认真总结、论证与通讯评审,形成了三条评审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培养实践证明,浙江大学依托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自主设置休闲学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拓宽了哲学学科与社会需要衔接的渠道,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也很有成效。”
  经过10年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依我个人的体会,对休闲学为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问题,应该说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此准备多说几句。
  第一、是休闲学自身的理论要求。休闲学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对具体休闲活动、休闲事件和休闲问题的研究,也不同于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其它社会科学角度出发对该学科所涉休闲问题的研究。休闲学是对休闲本身的研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休闲的理论、学说。它要研究作为整体的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揭示休闲在人们生活中存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休闲对于人和社会的价值意义,要通过对休闲各种不同形式或载体的研究获得关于休闲的完整形象,还要从横向和纵向的结合上呈现休闲的整体图景。休闲学研究的这种特征和方法论要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显然难以满足,只有哲学才能满足,或者说,与哲学的研究特征和方法论相符合。哲学关注人及与人相关联的世界,关注自然和生活世界;探讨涉及人自身生存、生活及其与世界相关的基本问题;提倡批判性思考与思维方法。从哲学层次上研究休闲学,才能对休闲学达到综合的、深层的理论把握与理解。因此,我把休闲学看作是关于休闲生活的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关于生活艺术的哲学,一种生活艺术现象学。我在其它几篇文章中对此做过简要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是确立休闲学学科地位的需要。作为一个学科,休闲学不能回避研究和建构以休闲(现象)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范畴系列、理论体系的任务。西方休闲研究学者为实现这个任务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供和论述了许多重要的范畴、原理,其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西方休闲学者尤其是北美学者,更多的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休闲问题,关注的重点是休闲与社会事业的关系、休闲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推动休闲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从我所接触到的资料看,许多范畴只是宏观层面的表述,休闲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被重视和讨论,也尚未看到我所迫切期待的即上述第一点所说的休闲学理论建构,似乎也不能断言休闲学已经具有公认的独立的学科地位了。从美国、加拿大有关大学开设的与休闲学相关的专业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印象:休闲学只是对包含着休闲问题的现代服务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休闲相关的院、系和研究所的课程,大都是与此相关的实证性内容,硕、博士学位也基本上是与此相关的某种“项目”。这种状况令人诧异,却是事实,英国的一些休闲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认真的反思与思考。在国内,一些休闲研究学者认为休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其它学科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点,有的教授提出,休闲学作为交叉学科,它应有怎样的理论形态,其学科根基是什么?有个别老师甚至直截了当地问我们的研究生:休闲学有理论吗?这种情形说明,至少在国内学界,休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与形象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休闲学也还没有建立起与其它学科进行对话的话语体系与结构。我觉得,这恐怕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这类质疑并不表明休闲学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休闲学学科点而言,倒是一种鞭策与促进,提醒我们休闲学研究的任务任重道远,在进行休闲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同时,不要忘记构建一个有规范系统的休闲学的目标。我以为,达到或接近这个目标,与从社会学的途径相比较,哲学的途径显然更符合学科的规律与要求,因而也更靠谱。
  第三、是休闲学与哲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除了上面提到的只有哲学才能满足休闲学研究的特征和方法论要求这一重要的相关性,休闲学与哲学还具有下述三方面的密切相关性:一是在研究内容上有许多重合与相似:它们都受对时代状况、精神感知方式的影响,都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都与可能性密切相关,哲学所讨论的人类生存生活,是一种可能性、一种筹划,休闲的实现同样是一种可能和筹划的过程;思考的许多重要范畴完全重合,如自由、伦理(幸福等)、心理(体验)、意义、价值、认同等等。二是与哲学的其它二级学科在学理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哲理论,既是休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又具有丰富的休闲学思想观点;中西休闲思想都受到各自哲学、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而中西哲学理论中又包含蕴藏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审美观念与休闲思想内在相关,审美是休闲的基本尺度和最高境界;宗教休闲是休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休闲自身有伦理的价值与标准,休闲学研究离不开伦理理论;科技的进步对休闲带来深刻的影响,休闲学研究自然也不能脱离科技哲学的影响与介入。三是在研究方法上,休闲学以哲学研究方法为主导,同时运用与其相关度密切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方法,二者具有明显的重合性与交叉性。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研究力量
研究成果
课题项目
论坛
研究院动态
教育培训
文旅休闲专题
硕博招生
学术研究
师生文章
联系我们
0571-88273948
邮箱:1054824651@qq.com
地址: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7-365室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